南京市十月军校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组织。学校创办于 2000 年,占地面积近 200 亩,主要职能是开展青少年党史国史、红色基因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国关工委首批命名的“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被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命名为“南京栖霞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被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命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南京市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被南京市民政局评定为“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 4A 级”。该校年均承接 10.2 万青少年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学校建设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
一、主要问题
一是管理体制滞后,制约了基地功能作用的发挥。十月军校归口栖霞区教育局、区民政局管理,是栖霞区唯一的综合性红色教育基地,但基地建设规模与每年青少年承训量不相匹配。由于该基地具有民营性质,在承接本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干部职工、中小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时,与政府相关部门缺乏协作机制和沟通渠道,一定程度上存在靠人情承揽活动的情况。区教育局已把十月军校纳入了区属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但由于生源量不足,实际参训学生人数较少。从全市情况来看,十月军校地处主城区,尽管区域优势十分明显,但主城各板块受行政管辖权束缚,原则上只能就近就便安排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跨区到十月军校参训的不多。
二是教学手段单一,降低了青少年的参与热情。基地展馆功能设置,主要以传统的实物静态展示为主,偶尔配合讲解员现场讲解或音视频展播,鲜有声、光、电、幻影成像、模拟实景、半景画等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运用,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不强。一些学生感到第一次来尚能勉强接受,第二次来便感索然无味,满足不了青少年求新求异求变的时尚化需求。
三是师资力量薄弱,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基地开设国防科普教育、军事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心理素质训练、野外拓展活动等 30 余门课程,高峰期在校学生量 1000 余人。作为民营企业,为降低运用成本,目前聘用专职教员只有 10 人,均为退伍战士,一名教员需要兼职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工作精力和专业化程度都跟不上,特别是涉及政治理论、党史教育等专业课程,教员文化素养、理论水平有限,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民营基地的教学评价,一直没有专门机构来组织实施,教育质量好坏只能自我评价、自我改进,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监管。
四是有偿服务模式,减少了参加教育培训人数。目前,我市诸如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等一大批红色教育场馆,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成为一些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的首选去处。公办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基本上由政府买单,为青少年参加活动提供无偿服务,备受中小学校青睐。同时,一些旅游公司通过组团开展青少年红色之旅,压低运营成本,参与市场竞争。而十月军校采取有偿服务模式,尽管收费标准较低,但一些单位在多样化的选择面前,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不得不放弃到十月军校开展活动。
五是经费缺口较大,制约了基地建设提档升级。十月军校建设主要依靠自身资金积累,实现滚动发展、持续发展。近年来,市关工委给予十月军校建设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栖霞区委区政府也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补贴。但对于十月军校多元化发展和提档升级目标,资金缺口还是很大,特别是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企事业单位来基地开展活动的场次、人数明显减少,基地承训量比往年下降 40%-50%,运营收入随之减少,加上十月军校的部分场馆,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只能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也减少了收入来源。由于基地经济效益不佳,扣除运营成本,用于基地再发展再建设的资金捉襟见肘。
二、对策思路
一是健全完善基地运营管理体制。十月军校作为“南京市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建议市关工与市教育主管部门沟通协商,把十月军校统筹纳入全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阵地,特别是在服务主城区青少年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方面,打破行政管辖壁垒,提高优质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宏观规划和整体布局,整合全市各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资源,成立基地联盟,建立协作机制,定期互访交流,相互学习借鉴,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打造“一区一品”的特色示范基地,有效避免相邻区域内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局面。区关工委和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十月军校建设发展的宏观指导,积极研究“双减”政策和疫情条件下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法路径,切实把组织本区中小学生到十月军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纳入教育主管部门年度工作安排,纳入各中小学校年度教学计划,保证十月军校有基本的业务面和业务量。
二是拓宽基地建设经费来源渠道。十月军校盈利收入是自身建设经费主渠道,目前年均盈利收入 700-800 万元,学校每年要拿出盈利额的 80%-85%,用于基础设施改造和文化项目建设,优先推动重点项目提档升级。要贯彻落实中办、国办 46 号文件关于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形式,建好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提高利用率和青少年参与度的指示要求,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支持,申请扶持经费,帮助企业在疫情期间维持日常运营,走出发展困境。要广泛争取社会支持,目前十月军校与南京警备区建立了入伍新兵承训协议,与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建立了退伍士兵就业培训协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下一步,建议按照国家民政部出台的《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规定,落实政府奖励或者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政策,更多地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干部职工和广大中小学生到十月军校参加教育实践活动。
三是提高基地内涵建设质量水平。要深度植入红色元素,让基地更有灵魂。持续实施传承红色基因工程,在现有抗战纪念馆、雷锋文化馆、延安文化馆的基础上,打造一批红色主题教育特色场景,开展寻梦“石库门”、重走“长征路”、探秘“高家庄”、致敬“南泥湾”、飞夺“泸定桥”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要灵活嵌入时代元素,让基地更有思想。以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为主线,加强基地软环境建设,通过合理布展、氛围营造,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解读党的重大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让基地成为青少年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重要窗口。要有机导入信息元素,让基地更“新潮”。在基地硬件建设上,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追求立体式、全方位、全景式呈现,让青少年既能听、也能看、还能悟,接受教育更直观、更喜欢。
四是重视教职员工队伍建设。招聘一批能力素质强的退伍战士担任军事教官,补充一批有党史国史教育专长的退休教师担任政治辅导员,招募一批有梦想有活力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岗位锻炼,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数量够用的教工队伍。借助区关工委思想道德教育讲师团、法治报告团力量,在十月军校开设思想道德大讲堂、法治学堂,通过“借鸡下蛋”,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水平。针对每年新生开学军训、暑期夏令营等人员密集期,临时聘用一批协警、退休民警,担任安全管理员,确保户外实践活动安全。注重教员队伍能力培养,定期选送聘用制教员到院校或其他社会实践基地考察学习。发挥好老教员“传帮带”作用,采取示范作业、观摩交流等方式,提高新教员业务水平和施教能力。建立优秀员工激励制度,通过提高薪酬水平、适度奖励、选树推介先进典型等途径,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工作氛围。
五是加强基地办学质量监管。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都要始终坚持“非盈利”办学原则,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防止过渡商业化运作,什么赚钱引进什么项目,失去了建基地办学校的初心使命。建议市区两级关工委会同同级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对所属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进行检查评估,及时纠偏正向,确保基地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结合基地开办的课程,组建第三方教学质量评估组,每年对基地的教学内容、教员资质、教育方式、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不具备教学条件、不符合教学要求的科目坚决取消,通过定期考核评估,达到以考促用、以考促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