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
您现在位于:
溧水区石湫街道:校地共建拓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新路径
2023-11-02 17:15:41 溧水区关工委

校地共建模式是新形势下关工委工作创新理念、共享资源、形成合力的有效途径和载体。2019年以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两所高校下属学院溧水区石湫街道14社区(村)开展校地共建使基层关工委建设由村社党总支的独角戏,变成了校地合作共建的大合唱

一、以“党建带关建”健全多元关爱机制

石湫街道立足紧邻高校资源优势,通过属地联高校、社联学院、资源联需求,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建立精准对接,14个村社党总支分别与两所高校的学院党总支签约党建结对共建,以党建带关建,为村社发展注入青春力量,为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搭好舞台,同时鼓励青年大学生投身到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去通过完善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借助高校青年学生党组织队伍力量,探索实行高校青年志愿者与村社基层关工委合作机制努力实现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和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谋、成果共享、融合发展,做到教育联动、活动联办、阵地联建,进一步扩大基层关工委组织有效覆盖面,带动促进组织建立健全。

以课后教育为基础搭建交流平台

围绕“干什么”“怎么干”,校地双方就有关政策、活动安排等不定期沟通,充分了解对方政策导向及工作重校村双方定期以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研究关工委工作,重点围绕合作过程中的问题,探讨需要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切合青少年实际、什么的活动方式最吸引青少年参加。大家一致认为校地共建应该在青少年多元化需求和院校优势对接上发力,确定开展的活动及教育重点,最终活动重点定位在课后教育兴趣培养上。大学生参与到道德讲堂、美术指导、结对帮扶、非遗传承、党课宣讲等活动中去,有助于他们专业学习和技能提高同时深受未成年人的喜爱

三、以活动为载体实现双方优势互补

近年来,石湫街道各村社依托大党建、大治理、大服务的新发展路径,与高校党总支共同建立青年大学生实践平台。先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手牵小手、爱心伴童年为主题的困难儿童关爱慰问活动。今年41日上午,向阳村关工委联合二师范的志愿者学生开展小禾苗讲解员二十四节气趣味小课堂活动,通过创意手工的方式,让小朋友自己制作自己心中的春夏秋冬,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小朋友们树立气象意识,养成关注气象、关注节气、关注周围的生物环境的习惯;48日,上方村关工委联合二师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赤心刻桷,行远自迩为主题的结对共建活动,旨在帮助青少年深刻领会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引导青少年上好理论联系实践的大思政课59日,光明社区关工委联合二师院学前教育学院开展了筑梦童心 悦绘幸福主题绘画活动,激发辖区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626日,石湫社区关工委联合二师院举办为期一个月七彩的夏日暑期夏令营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等青少年群体的关心关爱,发挥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作用,助力双减工作;711日起,九塘村关工委联合二师院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10名团员开展主题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承百年精粹圆童梦"暑期夏令营活动,此次暑期课程教学丰富了小朋友的文化艺术生活,为学生架起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科技创新桥梁,培养了学生乐于实践、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与品质;99日,社东社区关工委联合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开展绿色行垃圾分类志愿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辖区内青少年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提高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917日,桑园蒲村关工委联合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大学生志愿,开展了一堂主题茶艺润童心,非遗传薪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活动,小朋友们收获的绝不仅仅是茶知识,还感受到了茶文化的魅力,更加增进了对非遗文化深邃精神内涵的理解。同时走访看望村社老党员、老教师等五老志愿者,听他们讲自身经历、石湫发展历程,赓续红色精神。今年,共组织两校学生下村社开展夏令营、暑托班、周末课堂140余次,共同举办庆祝建党102周年““童心向党,筑梦未来等活动14场。创建志在石湫青年志愿服务品牌,高校学生加入到14支村社志愿服务队中,通过一系列党建结对共建活动,街道持续加强校地党建共建,深化合作交流,努力实现了地方与高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合作共赢。


校地关工委合作几年来,村社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大中小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受教育和关爱未成年人达1000余人,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达到300余人,通过校地关工委合作探索,努力构建校园、村社、高校三位一体的关爱育人体系,拓展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实践锻炼的空间,助推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