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
您现在位于:
江宁“五老”以诗育人 银发丹心赓续血脉
2025-09-22 14:50:49 南京市关工委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来自江宁区的一群“五老”同志,以笔为戎,以文化人、以诗育魂,倾情编纂出版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诗歌专刊》,将老同志们深厚的爱国情怀与文艺才华转化为启迪青少年、赓续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为全区青少年送上了一份独特而珍贵的精神食粮。

这部凝聚着银发智慧与赤子之心的诗歌专刊,从策划、征稿、编纂到成册,全程倾注了老同志们的大量心血。

他们主动担当,深情创作。许多老干部、老战士结合自身经历与感悟,伏案疾书,字斟句酌,将对抗战历史的铭记、对革命英烈的崇敬、对祖国强盛的赞美、对青年一代的期望,化作一首首韵律铿锵、情感真挚的诗篇。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历史的见证和精神的传承,充分展现了老一辈“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政治本色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崇高境界。

他们无私奉献,倾情推广。专刊出版后,老同志们并未止步于创作的喜悦,而是积极思考如何让这些诗作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他们主动走进社区、学校,组织开展各类青少年诗歌朗诵会,在活动中深情朗诵自己的作品,并结合诗作背后的故事,向孩子们生动讲述中华民族的抗战史诗和英雄事迹。他们不顾年事已高,热情参与“‘五老’讲堂”等活动,与青少年面对面交流,用亲切的话语和自身的阅历,解读诗歌中的历史内涵和爱国情怀,引导孩子们深刻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传承红色基因。

他们发挥余热,润物无声。这些“五老”同志,以诗歌为桥梁,成功地将历史课堂、思政教育融入到艺术审美之中,实现了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他们的行动,超越了简单的物质关爱,上升到了更高层次的精神引领和文化滋养,为探索“五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路径提供了生动范例。他们的奉献,不仅体现在诗集的字里行间,更体现在每一次与青少年的亲切互动中,体现在为培养时代新人所付出的点点滴滴之中。

江宁区的“五老”同志们,正是通过这样默默无闻却又意义深远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他们用诗歌传承历史,用真情哺育未来,展现了新时代“五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为在全社会营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 | 江宁区关工委

编辑|市关工委融媒体中心 乔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