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江宁区有一群“五老”志愿者格外忙碌:他们走进社区、园区和乡间,时而变身故事大王,时而化为智慧导师,时而担当专家能手。他们用爱心与智慧,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充满知识与温情的假期。回顾这个夏天,孩子们收获满满,“五老”志愿者也倍感欣慰。
周密部署,全区联动抢抓时机
7月初,江宁区关工委召开暑期校外辅导协调会,制定并下发《关于深化“五老”助力作用,切实做好暑期青少年教育关爱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前期问卷调查,精准捕捉孩子们的真实需求,实现从“统一配餐”到“按需点单”的转变。
“我们专门建立了‘五老’人才库,做到人岗相适、精准对接。”区关工委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推出的“按需点单、按能接单”服务模式,极大提升了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8月初,三个调研指导组奔赴各街道,通过实地走访和座谈,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安排。一套“前期调研-中期指导-后期总结”的闭环机制,有力保障了暑期活动的高质量推进。
智慧赋能,“五老”齐心各展所长
再好的“菜单”,也需巧手烹制。在这个暑假,江宁“五老”纷纷亮出拿手好戏。
老战士变身“红色故事大王”。89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张文华虽然步履缓慢,但讲述战斗往事时却精神矍铄。在禄口街道活动中心,他带来的军功章和旧照片总是吸引孩子们团团围坐。“要把战友的故事讲下去,这是不能忘记的历史。”他动情地说。
老教师组成“智慧导师团”。退休教师张成凤带领20多位老教师组建“银发讲师团”,开设党史小课堂、作业辅导站等特色课程。她的党史课几乎场场爆满,用鲜活语言让历史“活”了起来。
老专家打造“田间实践课堂”。78岁的农业专家王爷爷把课堂搬进菜地,手把手教孩子认识作物。“亲手挖一次花生,胜过课堂上讲一百遍。”烈日之下,他汗流浃背却笑容满面。
老模范开设“德育工作室”。“中国好人”李先南以38年信守承诺的经历,打造出一堂动人的“诚信课”。“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朴素的话语,在孩子们心中深植诚信的种子。
老干部搭建“资源联动桥”。原区教育局副局长牵头成立“协调小组”,每天奔走于各辅导点。“既要发挥余热,也要帮年轻人搭台。”通过他的协调,多方资源得以高效整合。
银发引领,多元协同共育新人
面对多样化的需求,“五老”志愿者也积极拓展“外援”,主动与大学生、企业员工等群体结对协作,共谱教育合奏曲。
在秣陵街道,老教师张成凤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共同设计“历史穿越之旅”互动课。大学生负责技术支持,老教师贡献亲身经历,让课程既生动又有深度。
企业园区中,“五老”协调员主动走访,促成场地共享与合作深化。金智科技公司的工程师王先生每周抽空教孩子们编程,“看到长辈们这么热心,我们年轻人更该出力。”
老模范李先南发起的“诚信接力”活动,还吸引了高校志愿者、企业员工共同参与。大家合作收集诚信故事、制作绘本,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美德的种子。“这是一场跨越年龄的温暖接力。”
历经一个多月的实践,江宁区“五老”暑期关爱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家长、社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这场银发与童心的双向奔赴,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暑假生活,更点亮了江宁的文明之光。
来源 | 江宁区关工委
编辑|市关工委融媒体中心 乔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