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
您现在位于:
2025年建邺区“青少年党史学习月”:唐德海宣讲的五种创新方式
2025-09-05 17:08:45 南京市关工委

如何讲好党史?在2025年建邺区关工委“青少年党史学习月”中,建邺区关工委“大思政”宣讲团副团长、建邺区教育系统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唐德海,冒着酷暑走进社区,为讲好党史,探索出五种创新宣讲方式。

一、紧扣时代热点讲故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2025年7月7日,建邺区关工委“大思政”宣讲团成员唐德海,来到沙洲街道莲花嘉园社区,开展了一场以《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为题的沉浸式党史教育课,引领社区青少年重温抗战时光,感受精神力量。

在历史回顾环节,唐老师借助精心准备的视频、图片资料,沿着时间脉络,讲述卢沟桥的烽火燃遍华北,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的英勇事迹,让大家感受到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还有淞沪会战的激烈拼杀,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拼杀,以血肉之躯抵御敌人进攻的悲壮场景;台儿庄战役的浴血奋战,这场战役的战略意义和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让台下的青少年热血沸腾。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段段珍贵的影像,将那段民族危亡时刻的残酷与悲壮展现得淋漓尽致,让青少年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二、结合珍贵的资料讲故事

南京是一座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的英雄城市。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与南京地下党里应外合,共同谱写了南京解放的壮丽篇章。

2025年7月4日,唐德海走进南苑街道泰山路社区,为孩子们带来了一节主题为《听南京解放故事,缅怀南京地下党的丰功伟绩》的红色思政课。在课堂上,唐德海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生动的故事讲述,带领同学们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三、用亲身经历讲故事

在加强青少年教育方面,老同志阅历丰富、德高望重,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优势。老同志讲述过往经历,让他们在学生心中更显可亲、可敬。

2025年7月10日,唐德海走进双闸街道新月社区,为孩子们带来了一节主题为《南京长江大桥:争气桥、幸福桥》的思政课。

唐德海用亲身经历的故事讲大桥,学生听得十分专注:“同学们,196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并全面通车,那时,我可能比在座的同学还要小,才10岁。大桥通车的第二天,我的爸爸带我去看大桥,爸爸对我说,南京长江大桥是争气桥、幸福桥!我们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中。从此,我们到江北,就不要坐轮渡过去了,直接通过大桥过江,我心里非常开心。”

2025年7月21日,唐德海走进江心洲街道洲岛和园社区,以《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用一生践行报国誓言》为题,给社区青少年讲述隐姓埋名28载的科学巨匠于敏的故事。

为了增强宣讲效果,唐德海讲述了58年前自己的感受:“1967年6月17日,我国通过空投的方式,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那时,我才九岁,跟在座的同学年龄相仿。我们当时的心情无比激动。从第一颗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多时间,苏联用了6年多时间,我们国家只用了2年多时间!我们为祖国而骄傲!”

这种带着真情实感讲故事的形式,是“五老”宣讲的优势。

四、播撒感恩的种子

2025年7月9日,唐德海走进双闸街道青奥社区,以《勋章荣耀璀璨 感恩盛世华夏》为主题,分别讲述了两位“共和国勋章”得主——“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与“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感人故事。

“你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忘记要感恩那些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美好生活的前辈们。”这样一场生动感人的宣讲,让老一辈科学家无私奉献、一心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在未来开出属于新一代中国人的独特之花。最后,学生分享了今天的讲座收获。

五、设计宣讲高潮

宣讲过程中的高潮点,是在宣讲者的启发引导下,瞬间引爆听众的情绪反应。当宣讲者和学生之间,达到一种情感互融的最佳状态,就能形成高潮点,从而赢得学生的掌声,教育才能入脑入心。

一次好的宣讲,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更要有有耐人寻味的结尾。所谓“豹尾”,便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青少年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在讲完《听南京解放故事,缅怀南京地下党的丰功伟绩》故事后,唐德海组织社区青少年齐声诵读了毛泽东同志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铿锵有力的诗句与激昂的情绪交织,将活动推向高潮。

随后,学生代表发言表示:“通过今天的活动,我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争做新时代的建设者!”

结语:

暑期烈日灼晴空,

五老进区意正浓。

胸佩党徽讲故事,

宣讲党史忆勋功。

金陵解放开新纪,

共铭党恩志愈忠。

少年静听循初路,

永记谆谆跟党行。

来源 | 建邺区教育系统关工委

编辑|市关工委融媒体中心 乔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