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南京市银龙花园学校阶梯教室内暖意融融,“铭记历史 书送未来”助学活动在此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抗战精神,爱心播种希望”为主题,由秦淮区教育局、区关工委联合主办,区教育系统关工委、区人大社会工作委、区民政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协办,南京市银龙花园学校承办,旨在通过历史传承与爱心助学的结合,为青少年成长注入精神力量与温暖关怀。
▲ 活动现场 ▲
市关工委副秘书长夏德智、大思政宣讲团办公室主任廖玺;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立龙,副主任朱秀平、徐勇耕;老干部局副局长、副秘书长叶彩萍,区人大社会委主任高焰,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惠明,区民政局副局长杨颉,区总工会副主席闻鸣,团区委副书记钱孟娇,区妇联四级调研员孙红兰,南京市银龙花园学校校长林朝瑜,会同主办、协办、承办单位相关工作人员与秦淮区老兵代表、100 名受助学生,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在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中,共赴一场“铭记过去、筑梦未来”的成长之约。
溯历史之光,传精神之火
活动伊始,南京市银龙花园学校校长林朝瑜进行致辞。他介绍,银龙花园学校自2007年建校以来,始终秉持“热爱儿童、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育人理念,通过“守护秦淮之源”“走进七桥瓮”等特色活动引导学生融入“新家乡”,以“融理课堂”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开设五十余门免费社团活动助力学生多元发展。“我校学生虽多来自外来家庭,家庭条件有限,但他们身上的坚韧与努力,正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民族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林校长表示,助力孩子们完成学业,既是爱心传递,更是历史精神的传承。
市关工委大思政宣讲团成员、原海军指挥学院教授班海滨带来思政课《他们和你一样大》。他以生动的故事,讲述了抗战时期与现场学生同龄的“小英雄”们,如何在战火中以热血捍卫家园、用生命书写担当,让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英雄从未远去,精神代代相传”。
银龙花园学校学生带来朗诵《穿越时空的对话》,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跨越时空向抗战先烈致敬,将历史的厚重与少年的赤诚融为一体,赢得全场阵阵掌声。
递爱心之暖,润童心之田
“一本书是桥梁,连接过去与未来;一份爱心是光芒,照亮成长之路。” 在“爱心传递情暖童心” 篇章,“爱心书包启新程” 赠书仪式成为全场焦点。本次活动共准备100套爱心书包,每套书包内均配有学习机、精选抗战小英雄故事绘本及《中国精神在我心》等励志书籍,承载着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殷切期盼。
▲老兵代表为学生赠送书包▲
▲市、区领导为学生代表赠书▲
寄未来之盼,启梦想之航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为表达感恩之情,银龙花园学校学生将亲手制作的“铭记・传承・梦想” 主题书签赠予在场老兵与嘉宾。书签一面印着抗战时期少年儿童学习或抗争的经典图片及名言,另一面则是学生们书写的心里话,小小的文创作品,成为连接 “历史见证者”与“未来建设者”的情感纽带。
秦淮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立龙发表讲话。他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代背景,叮嘱同学们“铭记历史不是背负沉重,而是汲取力量”“努力学习是对未来的‘投资’”“心怀感恩是爱心循环的密码”“追逐梦想是青少年该有的模样”。同时,他强调,本次活动是区人大、教育、民政、群团等多部门共同编织的 “成长安全网”,未来将持续形成合力,为青少年成长 “托底护航”,让每个孩子都能 “仰望星空、追逐梦想”。
活动最后,全体人员起立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激昂的歌声响彻教室,将“铭记历史、担当使命” 的信念深深镌刻在每个人心中。
此次“铭记历史、书送未来”活动,不仅为受助学生带来了物质上的支持,更通过历史宣讲、文化交流等环节,让抗战精神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正如活动现场的标语所言,“历史照亮未来,书香伴随成长”,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更多青少年将带着历史的力量、爱心的温暖,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书写属于自己的 “强国篇章”。
来源 | 秦淮区关工委
编辑 | 市关工委融媒体中心 刘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