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关工委
您现在位于:
探秘秦淮非遗,法治伴我成长——秦淮区为孩子们成长注入“文化+法治”双养分
2025-09-19 18:38:02
    近日,秦淮非遗展览馆内笑语不断,一场集文化体验与法治教育于一体的“探秘秦淮非遗,法治伴我成长”活动在此开展。此次活动由秦淮区司法局关工委联合夫子庙街道东水关社区、秦淮非遗展览馆及正大旅游基金共同举办,不仅为“双零”共建社区的未成年人带来了别样的暑期乐趣,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法治精神深度融合,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文化+法治”双养分。
    东水关社区的孩子们在非遗馆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探秘之旅”。走进雨花茶制作技艺展示区,讲解员手持鲜叶,细致演示从采摘到成品的全过程。摊放时的通风要求、杀青时的火候把控、揉捻时的力度技巧,每一个繁杂又精妙的步骤,都让孩子们惊叹不已。不少孩子踮起脚尖,凑近展台轻轻触摸鲜叶,感受叶片的柔嫩质地,仿佛透过指尖与传承百年的制茶技艺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沿着展区前行,南京提线木偶与皮影戏展陈区瞬间成为“人气焦点”。讲解员一边解说,一边拿起木偶演示,手指轻拉缀在木偶头、背、腹、手脚关节处的丝线,原本静止的木偶立刻“活”了起来——眨眼、转头、抬手、弯腰,一系列精细动作行云流水,引得孩子们不时发出阵阵欢呼。孩子们接连抛出问题,对这项非遗技艺的兴趣愈发浓厚。
    秦淮灯彩展示区更是让孩子们挪不开脚步。展区内,玉兔灯、荷花灯、龙凤灯等各式花灯错落摆放,五彩斑斓的绸缎包裹着纤细竹条制成的骨架,花鸟鱼虫、神话人物的造型栩栩如生。“大家仔细看,这盏‘秦淮八艳’灯,光是竹条骨架就需要工匠花费3天时间搭建,绸缎裁剪更是要做到严丝合缝。”讲解员指着一盏精致的花灯介绍,这些花灯不仅是节日里的照明工具,更承载着秦淮地区的民俗文化和几代人的美好回忆。孩子们忍不住伸出手指,轻轻触碰花灯的绸缎,感受非遗工艺的细腻与精巧。此外,金陵剪纸的镂空艺术、南京云锦的华贵纹样、南京吆喝的独特韵律也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解和实物展示,让孩子们全方位领略了秦淮非遗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非遗体验过后,活动转入“法治护航”环节。秦淮区司法局关工委的工作人员结合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摒弃了传统法条宣讲的枯燥模式,以“身边事”讲“法律理”。活动特别邀请资深律师,围绕“非遗保护”与“防范校园欺凌”两大主题展开讲解:从“为什么要通过法律保护非遗”,到“遇到校园欺凌该如何应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中关于青少年传承义务的条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里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内容,律师用动画短片、真实案例等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成长指南”。
    互动问答环节,孩子们的参与热情高涨,律师和工作人员一一耐心解答孩子们的提问,现场教孩子们识别校园欺凌的不同形式,传授自我保护技巧。“原来法律不是离我们很远的东西,保护非遗、不欺负同学,都是在守法!”活动结束后,王同学拿着工作人员发放的法治宣传手册,认真地对同伴说。
    秦淮区司法局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将传统文化传承与法治教育有机结合,既让未成年人近距离感受了秦淮非遗的魅力,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也通过生动的法治宣讲,增强了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下一步,四方单位将继续携手,策划更多“文化+法治”特色活动,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安全、向上的成长环境,助力他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与法治精神的指引下,成长为有文化底蕴、有法治素养的新时代好少年。
来源 | 秦淮区司法局关工委
编辑| 家教周报 李雅茹